論文發表期刊的起源
期刊,也稱雜志,辭海中期刊的定義是:由多位作者撰寫的不同題材的作品構成的定期出版物。期刊雜志又稱連續出版物,有固定刊名,以期、卷號或年、月為序,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印刷讀物,每期的內容一般不重復。它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,將特定領域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。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。“雜志”一詞,英文為“Magazine”,源自法文“Magasin”,本意是倉庫。
論文發表期刊形成于罷工、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。這種類似于報紙注重時效的手冊,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。所以一種新的媒體隨著這樣特殊的原因就產生了。
其中最早出版的一本期刊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(DenysdeSallo)出版的《學者期刊》(LeJournaldesSavants)。
1704年,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于報紙和期刊之間的定期刊物,發行者是《魯濱遜漂流記》的作者丹尼·笛福?锩小对u論》,篇幅為四小頁,共發行九年。
美國最早發行的期刊是佛蘭克林的《美洲期刊》和《將軍期刊》,都是模仿英國期刊的月刊,同在1741年1月出版。
中國最早的期刊為德國漢學家郭實臘1833年7月在廣州創辦的《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》。發行時間延續5年多,版式采用中國傳統書本樣式,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號紀年。
在最初,期刊和報紙的形式差不多,極易混淆。后來,報紙逐漸趨向于刊載有時間性的新聞,期刊則?≌f、游記和娛樂性文章,在內容的區別上越來越明顯,在形式上,報紙的版面越來越大,為三到五英尺,對折,而期刊則經裝訂,加封面,成了書的形式。此后,期刊和報紙在人們的觀念中才具體地分開。